首页 资讯 正文

浦江,低空起飞|2025对话街镇

体育正文 80 0

浦江,低空起飞|2025对话街镇

浦江,低空起飞|2025对话街镇

2025年5月14日中午,唐洪轩刚回到家,就被妻子秦大明抱怨(bàoyuàn)拒接电话。刚在水田里(lǐ)忙着采摘莼菜,他实在没空。

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村民,家里种有8亩莼菜,还(hái)经营着一家名为“唐家小院(xiǎoyuàn)”的农家乐,他常两头打转,忙得不可开交。

但几年前,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家还是贫困户。

“多亏了镇里倡导大家发展(fāzhǎn)莼菜种植,我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。”如今,唐洪轩已经成为村里(cūnlǐ)小有名气的能干人。

冷水镇面积(miànjī)不大,但具有生态资源禀赋优越、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等特点(tèdiǎn),是石柱的重要经济增长极,近年来,更是凭借特色农业和康养旅游产业,发展势头强劲,于2023年被明确为(wèi)重庆市“强镇(qiángzhèn)带村”试点镇。

作为(wèi)城市发展的资源要素“蓄水池(xùshuǐchí)”,小城镇要如何迈向“强镇(qiángzhèn)”,带动乡村发展?冷水镇积极探索——加快交通、医疗、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提高城镇化率;发展莼菜、黄连、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,规划形成集生产、加工、包装、展示、销售(xiāoshòu)为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(liàntiáo);发展康养旅游,推进深度融合……

在村民(cūnmín)笑意盈盈的面孔中,在企业加工(jiāgōng)车间的机器轰鸣中,在游客的欢声笑语中,冷水镇“强镇带村”的发展路径逐渐现出了模样。

以镇带村(dàicūn)发展特色产业

5月14日一大早,唐洪轩就背着小竹篓,来到自家(zìjiā)水田旁,熟练地穿上防水裤后,顺着(shùnzhe)田坎下了水。

1000多米的(de)海拔,哪怕已是5月,唐洪轩还是(háishì)感到一阵凉意。他翻开水面上(shàng)漂浮的莼菜叶子,露出水下的嫩芽,双指稍一用力,莼菜就顺着他的手来到竹篓中。

以往,唐洪轩在路边帮人修理摩托车,收入微薄,结婚(jiéhūn)后还要(háiyào)靠秦大明赚钱贴补家用。唐洪轩曾在心中暗自发誓(fāshì),要给妻子一个像样的家。

但怎样才能增收致富?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深感迷茫。

一株莼菜,改变了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一家乃至整个冷水镇的命运。

“镇党委、政府对镇域主导产业的(de)统筹和引导最为关键(guānjiàn)。”冷水镇党委书记谭盼说,“冷水镇独特的气候与良好的水质条件,可以为莼菜(chúncài)提供较好的生长(shēngzhǎng)环境。经过多次调研与研判,我们确定了以莼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。”

最初的推广地(dì),便是唐洪轩所在的八龙村。

彼时的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有些犹豫不决:“都说莼菜‘娇贵(jiāoguì)’,我既害怕种不出,也害怕卖不掉。”

唐洪轩的担忧也是当时大多数村民(cūnmín)的顾虑。

时任八龙村党支部书记的谢远玉(xièyuǎnyù)听说情况后,立即向冷水镇党委、政府反映,镇上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唐洪轩等想要种植莼菜(chúncài)的村民开展技术培训——从莼菜种植间距、手法,到春、冬季水田水深(shuǐshēn)情况……冷水镇的水田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莼菜。唐洪轩通过种植莼菜,于(yú)2016年(nián)正式脱贫。

为避免同质化竞争,冷水镇决定在下辖的5个村(gècūn)布局差异化发展:在天河(tiānhé)村、河源村等村种植(zhòngzhí)在地黄连8200亩,年产量400吨以上;在太平村、玉龙村种植高山蔬菜3000余亩。

经过(jīngguò)一上午的采摘,唐洪轩的竹篓满了,他从水田抽身上来,抖(dǒu)了抖身上的水,背着竹篓就往家赶。

“唐家(tángjiā)小院”的厨房里(lǐ),秦大明正在为客人备菜,唐洪轩将莼菜放在秤上称重——6公斤,意味着近100元的莼菜收入。

延长(yáncháng)产业链提升价值链

顾不得在家帮忙,唐洪轩赶紧将刚采摘的莼菜送到距“唐家(tángjiā)小院”不远的重庆莼美农业发展(fāzhǎn)有限公司进行加工。

“村民白天负责采摘莼菜,我们晚上负责加工。”八龙村(bālóngcūn)党支部书记(shūjì)、莼美农业公司负责人陈云说。

2020年,为提升村民种植莼菜的积极性,实现莼菜产业效益最大化,八龙村成立了莼美农业(nóngyè)公司。如今莼美农业公司已注册“茏莼”等(děng)5个品牌,并合作成立石柱县八龙莼工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,确保莼菜销售渠道(qúdào)畅通。

此前,莼菜的(de)收购价格大多在每公斤(měigōngjīn)6元至8元,难以突破每公斤10元。莼美农业公司介入收购后,依托这(zhè)条拓展(tuòzhǎn)的产业链,2023年,莼菜收购价格最高至每公斤18元。莼菜价格上涨了,村民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
“我们还会招募附近村民对莼菜进行粗加工。”陈云说。而后,冷水镇将粗加工后的产品售卖给重庆市水火土食品产业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等进行精加工,让石柱县内企业(qǐyè)帮助冷水镇打开莼菜的国内(guónèi)国际市场。

然而,由于欠缺深加工技术,冷水镇(zhèn)莼菜企业(qǐyè)多年来的主营业务还仅限于“卖莼菜”,销售价格较低。

“下一步,我们考虑(kǎolǜ)建立或引进精深加工企业,进一步延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告别单纯(dānchún)‘卖菜’的现状。”谭盼说。

集聚下辖乡村资源,在县域与(yǔ)乡村间牵线搭桥,冷水镇逐渐促成莼菜等产业(chǎnyè)的互联互通。在摸索过程(guòchéng)中,冷水镇既受助,也自助——研判自身发展优势,因地制宜走好自己的路,同时通盘考量区域格局(géjú),让小城镇真正强起来。

收入的(de)提高,让唐洪轩夫妻俩的生活方式也(yě)发生变化——到县城逛逛的同时,秦大明还会网购。

“我们种的莼菜卖到了五湖四海,在家里又能买到五湖四海的商品(shāngpǐn),真是太方便(fāngbiàn)了。”秦大明说。

在农闲时,唐洪轩和(hé)秦大明还会去镇上务工,算下来,夫妻俩一天(yītiān)能收入约500元。

城乡融合(rónghé)发展找到新引擎

唐洪轩(tánghóngxuān)的致富密码,并不止于莼菜与务工。

进入夏季,“唐家小院”的生意(shēngyì)逐渐红火起来,都是来云中花都等景区游玩和到冷水镇避暑(bìshǔ)的游客。

这天中午,唐洪轩刚从莼美农业公司回来(huílái),就(jiù)被秦大明叫到厨房帮忙,家里好几桌客人正等着用餐。

2015年,云中花都景区落地冷水镇,带动周边农家乐、民宿的(de)兴起(xīngqǐ)和发展。

2016年(nián),在冷水镇党委、政府和村“两委”的(de)帮助下,唐洪轩按照农家乐的标准,建起(jiànqǐ)了新房。2017年,“唐家小院”农家乐正式营业。

乡村发展农业,但并非止于(yú)农业。与石柱县黄水(huángshuǐ)镇接壤的冷水(lěngshuǐ)镇,其自然资源禀赋与黄水镇类似,借鉴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经验,冷水镇提出建设“冷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”。

这是冷水镇未来发展的建设重点,也是其推进(tuījìn)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(yǐnqíng)。

“我看好冷水镇(zhèn)的资源(zīyuán)禀赋和交通优势。”重庆市云中花都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礼华表示,冷水镇气候宜人、青山碧水,是避暑游玩(yóuwán)的好去处。

随着云中花都、天山滑雪场等景区开始运营,“唐家小院”的生意(shēngyì)愈发(yùfā)红火,现在基本每周都有游客入住,旺季时更是整季满客。

人本纽带,链接城乡。游客的流动与创造,使冷水镇与各(gè)大城市的供需有效(yǒuxiào)对接,资源被充分利用。

“冷水镇处于高铁黄水站至黄水镇的(de)必经之地,交通区位优势(yōushì)明显。下一步,有关部门将规划几条(jǐtiáo)公路,进一步扩大交通优势。”冷水镇副镇长陈益明说。

中午,“唐家小院”内,几桌游客已经用餐完毕,准备前往(qiánwǎng)云中(yúnzhōng)花都景区游玩。

一名(yīmíng)来自(láizì)重庆中心城区的游客第一次品尝到莼菜制作的菜品,转头购买了几份带回家,“唐家小院”的收款提示音随即响起——“微信到账246元(yuán)”,这又是当地的一份旅游收入。

如今,冷水(lěngshuǐ)镇正建立八龙(bālóng)河源康养旅游(lǚyóu)度假区、太平玉龙乡村振兴(zhènxīng)产业发展示范带、天河生态民俗旅游增长极(zēngzhǎngjí)“一区一带一极”模式,完善莼菜、黄连等产业链;在康养旅游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,实施高端民宿建设,带动盘活闲置农房;建立冷水镇人才信息库,吸引专家人才等落户冷水镇,助力冷水镇未来发展。

在“强镇带村(dàicūn)”的道路上,冷水镇正大步前行。

在石柱县冷水镇看见小城镇的(de)变化、倾听干部群众的讲述,才深知“强镇(qiángzhèn)带村”意味着什么。

意味着聚合乡村资源,为(wèi)乡村发展提供助力;意味着妥善处理与(yǔ)县城之间的关系,架好(hǎo)县城与乡村的桥梁,使人、地、钱能够(nénggòu)顺畅流通;意味着不断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、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越来越多的幸福笑容……

就康养旅游而言,在冷水镇(zhèn),游客的(de)流动为冷水镇增加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(yě)会倒逼(dàobī)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。小民宿作为康养旅游必不可少的基础单品(dānpǐn),已经逐渐成为(chéngwéi)促农增收、乡村振兴的大产业,和唐洪轩一样,由此搭上致富快车的村民不计其数。数据显示,目前重庆民宿总量达1.2万家,其中乡村民宿占比60%,直接从业人数4万余人。

作为“强镇带村”的(de)(de)主阵地,连城接村的大通道(dàtōngdào),冷水镇通过农业和康养旅游产业让乡村资源真正走进县城、走出县城,为重庆城乡融合发展留下小城镇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(yě)为其他小城镇提供了“强镇带村”的实践样本。

浦江,低空起飞|2025对话街镇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