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吃菌季到了,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?

体育正文 6 0

吃菌季到了,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?

吃菌季到了,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?

云南常见毒菌(dújūn)(毒蘑菇)2022版(bǎn)。不采摘、不收购、不加工、不食用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随着夏日雨季来临,云南各地山林间(jiān)的(de)(de)野生菌纷纷“冒头”,一年一度的“吃菌季”如约而至。品尝美味的同时,野生菌中毒的病例也开始增多,云南省(yúnnánshěng)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近日发布了2025版云南省野生菌中毒风险地图,提醒公众注意吃菌安全。 吃菌如何预防中毒事件发生?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省一院(shěngyīyuàn)”)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宫冰。宫冰表示,近年来每到6—8月的(de)吃菌季(chījūnjì),省一院菌中毒患者的接诊量就有所上升,野生菌虽美味,安全(ānquán)食用莫大意。 野生菌(jūn)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: 胃肠炎(wèichángyán)型神经精神型肝肾功能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过敏型不止“见小人”,菌中毒症状五花八门 眼前突然冒出许多小人,他们可能在跳舞(tiàowǔ)、在开演唱会、在拉你袖子……如果你吃完野生菌后出现(chūxiàn)类似的“沉浸式VR场景”,那你可能是吃野生菌中毒了,而且大概率吃的是见(jiàn)手青。 “见手青是云南人最(zuì)爱(ài)食用的野生菌之一,也是常见的易中毒野生菌,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为神经致幻(zhìhuàn)。”宫冰介绍,曾有研究发现(fāxiàn),见手青所含的一种致幻毒素(dúsù)与麦角酸二乙基酰胺(LSD)相似,这是一种公认的致幻药物,大量服用麦角酸乙二胺会导致服用者精神分裂和自杀,属于被严格管制的违禁品。 见手青中毒后看到的(de)幻象五花八门。“有(yǒu)的患者看到小人在跳舞,有的看到的则是扭曲变形的事物。有些患者除了(chúle)致幻,还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。”宫冰说。 为什么都是见手青(shǒuqīng)中毒,却会(huì)出现不一样的症状?宫冰解释,野生菌中毒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,特别是见手青的中毒特点之一就(jiù)是异质性大(dà)。见手青的致幻毒素会让人看到(kàndào)不同“幻境”,如果你本身是愉快轻松的,可能会看到一些(yīxiē)美好的“小天使”。但如果患者心情本身就比较糟糕,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些恐怖的幻象,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时候,会更加明显。 野生菌(jūn)中毒不好玩,后果很严重 宫冰提醒,虽然见手青中毒的致死率比较低,但临床(línchuáng)上(shàng)也出现过情况较重的病例,患者长期谵妄不能缓解,最后到ICU进行(jìnxíng)抢救。“有些网友为了追求新奇以身试毒,这种做法(zuòfǎ)不可取,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”。 除了见手青,另一种“毒蘑菇”大青褶伞在云南也较常见,它会长在公园、草坪、草地等随时可见的地方,也被(bèi)称为“后院蘑菇”。宫冰介绍,这种毒菌被医生称为“掌管腹泻的神”,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(fēnzhōng)至6小时发病(fābìng),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、呕吐、腹痛(fùtòng)、水样腹泻,或伴有(bànyǒu)头昏、头痛、全身乏力,建议不要随意食用。 如果说见手青和大青褶伞是“有毒”菌,接下来出场的鹅膏(égāo)菌和火炭菌堪称“剧毒”。以白罗伞和灰花纹鹅膏为代表的鹅膏菌,致死率(zhìsǐlǜ)位居所有毒菌之(zhī)首,一旦误食后果严重。 “鹅膏菌有75%以上的致死率,一个成年人食用1至2朵菌盖就可能造成死亡。即便抢救成功,肝肾损害(sǔnhài)也会持续(chíxù)存在。”宫冰说。 密褶(mìzhě)红菇、稀褶红菇、亚稀褶红菇被称为火炭菌“三兄弟(xiōngdì)”,其中亚稀褶红菇有剧毒,不可食用(shíyòng)。宫冰建议不要食用火炭菌,以免造成亚稀褶红菇误食。中毒可造成横纹肌溶解,早期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(děng)胃肠道症状,重症患者可出现肌肉酸痛、血尿、呼吸困难、急性肾衰竭(shènshuāijié)甚至死亡。 “毒蘑菇”很狡猾 有潜伏期还有假愈期(jiǎyùqī) 毒菌的“狡猾”,首先体现在外貌(wàimào)上。 宫冰表示,有的(de)(de)毒菌不仅样貌朴实,甚至还有微微的清香,特别是灰花纹鹅膏菌,外貌和(hé)可食用的草鸡枞高度相似,很容易误采误食。还有火炭菌“三兄弟”常常生长在同一环境中,长得极为相似,唯一(wéiyī)区分就是菌子背面褶子的疏密,且只有几毫米之差,几乎难以分辨。 其次(qícì),野生菌中毒还有潜伏期和假愈期。宫冰介绍,鹅膏菌中毒有一个潜伏期,一般在6小时以上,这6小时中毒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。但(dàn)在12至14小时左右,可能会(huì)出现消化道症状,这个症状很快(hěnkuài)会消失,也被称为“假愈期”。 中毒者常常(chángcháng)以为症状过去了没事了,不去医院处理。但(dàn)到了36至48小时左右,就(jiù)会进入到肝衰竭、肾衰竭的阶段,这个时候再到医院就诊,其实已经(yǐjīng)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。所以,出现症状比较晚的菌中毒反而要格外小心,致死性更高。 出现野生菌中毒(zhòngdú)如何自救? 宫冰建议(jiànyì),中毒者应在神志清楚的(de)情况下尽快催吐,大量饮用温开水或(huò)稀盐水,尽量将胃内食物呕吐出来,并及时导泻(dǎoxiè),以减少毒素的吸收。同时,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医院救治,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。 避免野生菌中毒,预防大于(dàyú)一切 宫冰表示,网传的一些“辨毒偏方”,如“虫蚁啃过就能吃”“颜色鲜艳才有毒”“生蛆的菌无毒”,这些大多是不靠(bùkào)谱(pǔ)的。 分辨“毒蘑菇”,至少记住一句口诀:头上戴帽子(有(yǒu)菌盖)、腰上系裙子(有菌环)、脚上有靴子(有菌托),有这样特征的野生菌绝对不(bù)要采食。但需要(xūyào)注意的是(shì),自然环境的风吹日晒会导致上述一些特点不明显。 如何正确食用野生菌?“吃菌子(jūnzi)一定只吃来源可靠熟悉的(de)菌子,同时要炒熟炒透,不能凉拌(liángbàn),同时尽量保证食用的种类单一、适量。”宫冰说,比如见手青虽有毒性,但属于条件(tiáojiàn)可食用菌。烹饪得当是可以适量食用的,一定要高温(gāowēn)爆炒,充分加热。菌子虽然美味,也不能贪多,少量的毒素可能对人体(réntǐ)没有影响,但大量或连续食用则会“量变引起质变”。 宫冰介绍,目前菌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剂,主要以(yǐ)对症治疗为主,包括常规洗胃、活性炭吸附、导泻,其他有针对性的包括:镇静剂、补液、抗过敏、激素、碱化(jiǎnhuà)尿液、胆囊穿刺以及一些早期结合鹅膏毒素的药物如水飞(rúshuǐfēi)蓟宾+青霉素G。但如果(rúguǒ)症状过重,就需要(xūyào)开展血液净化、呼吸机、ECOM等技术,甚至只能进行肝移植手术。 “省一院在(zài)救治野生菌中毒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除了传统的血液滤过、血浆(xuèjiāng)置换、保肝(bǎogān)等治疗,急诊ICU联合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运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(yǐnliúshù),成功救治了多例鹅膏菌中毒致肝衰竭患者,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”宫冰说。 宫冰提醒,对野生菌和(hé)大自然要保持敬畏之心,预防大于一切,“吃菌不规范,亲人两行(liǎngxíng)泪。见小人,莫狂喜;吐和拉,要注意;假痊愈,需警惕;肝和肾,在哭泣(kūqì)。一句话,中毒后要(hòuyào)抓紧去医院救治,切莫有侥幸心理。”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新(xīn)花城编辑:苏琬茜
吃菌季到了,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